close
地上權 購屋減壓新寵


記者黃啟菱/專題報導、攝影 近年地上權案越來越熱,預料2014年將是地上權住宅的啟動年,專家多認為,若未來估價方式、銀行貸款能夠逐漸摸索出一條路,必有助於打開地上權住宅的一二手市場。 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近日舉辦「地上權住宅如何成為減輕負擔的新選擇」研討會,從估價、開發商、銀行的角度來解析地上權產品。包括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、估價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卓輝華、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林旺根、土地銀行副總經理高明賢等都與會。 貸款問題 尋覓解方 近年標得地上權的開發商,最煩惱的就是能否分割設定地上權與民眾貸款相關問題。高明賢指出,銀行面對地上權產品亦有幾大難題,包括持分地上權難估價、地上權產品價格隨時間下降、市場性與流通性欠佳;且地上權消滅,地上建物須無償移轉登記為國有,而銀行需出具「地上權消滅後,不論債權是否已獲清償,均拋棄於地上建物之抵押權」承諾書,都不利銀行債權確保。 且大部分國有地之地上權及其建物限制不得分割移轉,承買人買到的只是使用權並非所有權,對銀行辦理分戶貸款之債權擔保力不佳,影響銀行辦理分戶貸款意願,如台北京站案。今年9月30日以後,承買人如果可取得建物所有權,連同應有之地上權持分設定抵押權予銀行,可提高銀行辦理分戶貸款意願。 回歸居住本質 相對低價 于俊明說,地上權住宅有不少優勢,包括價格較周邊行情為低、租金報酬率相對較高、日後移轉沒有土地增值稅問題,且北市都市更新困難,擁有土地持分效益也相對有限。不過地上權畢竟是有使用年限的產品,購置地上權的住宅將脫離增值的觀點,回歸居住需求本質。 不過現況也存有一些問題,包括「使用權」的住宅融資貸款困難、貸款額度低且利率高、地上權業主若不能長期經營,國有財產署面對處理住戶問題、且使用權住宅不具物權性,其流通則缺乏物權登記的公示力、公信力,影響交易安全,另外使用權住宅非屬區分所有建物,連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都難召開。至於「地上權」的住宅可能面對,未來持有稅增加,如房屋稅因為豪宅稅、囤房稅而加重、支付的地租也可能因為公告地價調漲而增加、且地上權住宅的融資條件不比所有權,另外存續期間屆滿須歸還土地等問題。 估價與收回制度 尚待建立 地上權產品價格約為市價的65成~7成,卓輝華提醒,購置地上權產品時,不能以所有權觀點考量其價值,如權利期限越短時,價值也隨之遞減,另外還要思考地上權到期時,還剩下甚麼權利,且地租以公告地價計算,未來是否趨勢朝向調升等問題。 林旺根則表示,日本借地權住宅制度能夠順利推行,主要仍是受惠於每個環節都有完善的配套措施,如法院以非訟事件裁定、快速定紛止爭、建立完整的估價制度、日後的收回機制等,相較於國內剛起步的地上權住宅市場,還有許多可以借鏡之處。 {ad-優質推薦:桃園工業不動產,   后里工業廠房出租,   台中商業不動產,   龍潭租屋,   新竹房屋,   }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ppyhouse916 的頭像
    happyhouse916

    happyhouse916的部落格

    happyhouse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